近年来,池州市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路径,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和服务保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诚信经营和营商环境优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组织建设,筑牢诚信经营的“红色堡垒”
池州市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截至 2024 年底,池州市共有流动党员 7328 人,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成立了 56 个流动党员党组织。这些党组织通过微信线上平台,落实书记、委员对口联系流动党员职责,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工作及学习状况,织密流动党员管理网。例如,石台县丁香镇驻江苏流动党员党支部成立于 2013 年,目前有 29 名党员,2024 年以来已经开展学习 10 次、红色教育 2 次,有力提升了流动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发挥示范引领,树立诚信经营的“红色标杆”
在江苏常州,来自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的经营户桂胜兵、纪利芳、丁本富等人挂上“共产党员经营户”标识牌,他们文明经商、诚信经营,成为当地行业的榜样。在浙江杭州,来自东至县葛公镇的童红卫,常年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先后被评为“社区最美志愿者”“社区最美党员”“优秀社区楼道长”“优秀流动党员”等。这些流动党员以诚信为本,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自的经营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池州市在外经营的商户树立了标杆,营造了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提升了池州市在外的商业形象,为优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提供贴心服务,营造诚信经营的“红色港湾”
在加强教育管理的基础上,流动党员党组织还结合实际成立流动党员之家、服务驿站等,为流动党员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人”关心、组织关爱。例如,贵池区乌沙镇驻常州党支部于 2022 年成立了“龙城红色驿站”,为流动党员和老乡等提供法律援助、创业指导、政策宣传等服务。2024 年以来,“龙城红色驿站”为 20 余名来常州的老乡提供就业信息,解决 5 人就业问题,帮助 6 名老乡寻求法律援助。这些服务不仅解决了流动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也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开展经营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诚信经营的信心和决心。
四、助力家乡发展,传递诚信经营的“红色能量”
为所在地注入“池州力量”的同时,身在异乡的党员,也竭尽所能回报家乡。近年来,池州市积极引导在外流动党员发挥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投身家乡建设。目前累计为民办实事 1100 余件,捐款 1300 余万元,返乡投资项目 36 个、投资额 7.2 亿余元,有力促进了家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例如,青阳县杜村乡河东村的黑糯玉米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棒棒”,在外流动党员赵利武主动联系村党组织,大力推介黑糯玉米,还带头采购并免费送给亲朋好友品尝,使其销路越来越广。东至县胜利镇人周清华是该镇驻北京党支部书记、华斯铭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先后出资对家乡章村小学塑胶跑道以及宿舍、康桥村老年协会活动室等设施进行了全面修缮,累计向家乡捐资 677 万元,并于 2024 年投资 1.5 亿元在胜利镇打造精品高端酒店项目。这些流动党员通过实际行动,传递了诚信经营的理念,为家乡的营商环境优化注入了正能量,也为其他企业和投资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池州市通过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诚信经营和营商环境优化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提升了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也为池州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池州市应继续深化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激发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