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办个证明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搞定,真是太方便了!”在池州市政府服务中心,市民沈赛兰正在办理身份证业务,她对“五免之城”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
“五免之城”,即通过证明免交、证照免带、办事免跑、政策免申、轻微免罚等五项创新举措,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企业和群众的办事堵点、痛点问题,也为池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法治动力。
10月28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公布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安徽3市、4个项目入选。其中,池州市建设“五免之城”,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成为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证明免交+证照免带:告别“证明包袱” 办事轻装上阵
“以前办住房公积金贷款,得先跑民政部门开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来回折腾大半天,现在填张承诺书,五分钟就搞定了!”市民张艺楠拿着刚办好的业务单据,对“证明免交”政策赞不绝口。
这背后,是池州对无谓证明的全面清理——累计取消60项无谓证明,制定涵盖24个部门322个事项的证明免交清单,创新开发的“五免助手”APP,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核验,让“群众跑”变成“数据跑”。
企业办事同样省心。安徽宏泰矿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办事人员回忆,今年5月为4名员工办理爆破作业人员资格认定时,不慎遗漏了一名员工的社保证明,本以为要白跑一趟,没想到工作人员通过“五免助手”APP直接向人社部门调取核验,1小时就完成受理,丝毫没耽误项目进度。
近年来,池州推广电子证照服务,通过电子证照库互联互通让31类政务服务事项同步签发,累计减少企业群众携带纸质证照超5万次,节约办事成本超300万元。
办事免跑+政策免申:服务“送上门” 红利“主动来”
“远在宁波也能办船员证,还直接邮寄到家,省了来回几千公里的路费和时间!”池州籍内河船员石平成为浙江省首个内河船员证书“跨省通办”的受益者。
今年3月,她通过“海事通”APP异地提交换证申请,池州与宁波两地窗口实时对接、体检互认,当天完成审核,单次办证时间压缩60%,节省成本超千元。
这只是池州“办事免跑”的一个缩影。该市梳理1142项办事免跑负面清单,清单外事项均实现“掌上办、网上办”。与沪苏浙建立数据共享互信机制,数据“无感漫游”让跨省办事像同城一样便捷。针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全市56个乡镇街道均设立帮办代办专窗,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工伤职工董女士就通过“云勘验”视频认证,足不出户完成了工伤保险长期待遇资格认定。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更让企业直呼“暖心”。今年1至7月,东至县通过平台兑付“免申即享”财政补助资金达1004.54万元,惠及企业105家。近日,安徽利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收到了来自东至县“免申即享”的财政补助资金,总额15万元已确认到账。
企业负责人、吉阳村党支部书记汪国进表示:“政府服务精准高效,我们足不出户,资金就已直达账户。这笔宝贵的资金将用于保障企业日常高效运转。我们将不负期望,努力经营好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池州搭建平台“及时办”,市、县两级同步开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道,近年来“免申即享”兑付奖补资金超2.34亿元,惠及企业1761家。
轻微免罚:柔性执法有温度 助企发展有力度
“本以为会被罚款,没想到执法部门给了改正机会,还耐心讲解法规,这种监管方式太人性化了!”某汽车运输公司负责人拿着不予处罚决定书感慨。
今年3月,该公司货车因超限17.73%被监测发现,鉴于其系首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且及时改正,执法部门依据免罚清单作出不予处罚决定,让企业有了合规整改的空间。
这种“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执法,源于池州对26个执法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的细化量化。该市制定445项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建立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等制度,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
截至目前,累计免罚市场主体1800余家,减免处罚近2000万元,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
法治护航:环境优则发展兴 示范效应持续释放
“五免之城”建设带来的,是作风之变、环境之变,更是发展之变。2024年,池州市政务服务满意率居全省首位,法治化营商环境评议连续3年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五免之城’免的是繁琐、通的是数据、减的是负担、延的是支撑、优的是环境、赢的是民心。”池州市政府办公室营商环境科负责人江洲鹏表示,池州将努力探索更多“池州经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贡献池州力量。
法治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池州用“五免”实践诠释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在公平正义中安心发展,让群众在便捷服务中感受温暖,这座山水之城正以法治为翼,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