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中国(安徽池州)官方网站        
您所在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最新动态
信用修复赋能企业“诚”风破浪——池州法院构建善意文明执行长效机制
信息来源:市中院   |   发布时间: 2025-04-22 09:53

【 字体:

  自2023年“暖心护企”行动开展以来,池州市法院系统聚焦失信企业发展困境,创新构建信用修复机制,通过“制度设计+精准服务+正向引导”组合拳,为48家企业和503名个人打开“信用重生”通道,助力市场主体重塑信用、重返市场,有效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构建“全流程闭环”修复体系,让机制运行有章可循

  坚持制度先行,制定《信用修复操作指引》,明确适用范围、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核心要素,将信用修复纳入善意文明执行体系。建立“线上申请—专业评估—整改指导—修复确认”四步工作法:失信主体可通过“信用中国”平台或法院线上渠道提交修复申请,法院执行部门联合信用管理机构开展履约能力、修复意愿双评估,针对企业实际困难提供债务重组、分期履行等整改方案,并在履行完毕后48小时内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同步推送修复信息至“信用中国”平台及本地金融机构,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二、实施“靶向式服务”精准帮扶,助困境企业破局重生

  针对资金链断裂、暂时失信的市场主体,变“被动受理”为“主动上门”,组织执行法官深入园区、企业开展信用修复政策宣讲,一对一指导整改路径。以池州某船舶公司为例,该企业因拖欠工资被执行时,账面资金不足20万元,面临信用贷款受限、招投标资格审查受阻等困境。贵池区法院执行团队第一时间介入,指导企业通过股东增资、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筹集执行款,并在履行完毕当日出具信用修复证明,助力企业7个工作日内获得某商业银行500万元授信,成功中标2000万元港口维修项目,实现“执行结案—信用修复—复产增效”无缝衔接。

  三、强化“守信激励”价值导向,绘就信用建设新图景

  信用修复机制以“修复不是终点,而是诚信新起点”为原则,通过正向激励引导市场主体重信守诺。一方面,对主动纠错、积极履约的企业,在信用评级、融资授信、招标投标等领域依法解除限制,切实降低失信成本;另一方面,向社会释放“失信受限、守信受益”鲜明信号,推动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到“主动纠错、重塑信用”的良性循环。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市因信用修复获得融资支持的企业达32家,金额超2.1亿元,相关企业复产后订单量平均增长40%,用工规模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信用修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更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支撑。”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金佳佳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修复+监管+服务”长效机制,扩大信用修复覆盖面,让更多“诚信受挫”企业在法治护航下轻装上阵,为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信用动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