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一早,池州九华农村商业银行牌楼支行的“金融村官”王先行来到牌楼镇丰收村。此时,连绵阴雨过后山间萦绕着雾气,刚刚返绿的草坪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小王,你来得正好,快帮我看看手机上这个东西怎么搞。”看到王先行,村里老人王维德急忙从兜里掏出手机,迎了上来。
农村老人要办理的线上业务一般都比较简单,看一眼,王先行便已了然于胸,拿起手机讲起了操作步骤。
“刚开始,村民们并不明白‘金融村官’是什么,不理解银行的人怎么做了村干部。”王先行告诉记者。为了打消大家的疑惑,也为了更深入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王先行和同事们走村串巷,从补办社保卡、助领养老金等事情入手,在一件件具体业务中让大家逐渐搞清楚了他们是谁,来干什么。
“呦,‘百事通’来哩。”看到王先行又在帮老人摆弄手机,正好路过的村民孙杨春笑着打趣道。
别看孙杨春现在笑意盈盈,去年这个时候,他还在为缺钱而发愁呢。由于市场行情不错,这两年,孙杨春养殖了10亩田的水蛭。但由于资金周转问题,去年春天购买水蛭种苗前,他没能凑齐购买种苗和饵料的钱。
就在孙杨春一筹莫展之际,正好遇到王先行入户走访,宣传国家金融扶持产业政策。通过交流,孙杨春了解到,针对目前农业特色产业种养市场资金需求量大但资金紧张、资金周转困难等实际情况,银行可以根据村里提供的“信用名单”,以信贷贷款的方式为大家提供额度不等的资金支持,不需要任何抵押。
“到了村里一查,我是3A级信用户,利息也比较低,于是当即申请了15万元的贷款。”孙杨春说道,由于信用等级高,贷款当天资金就到了账。有了这笔钱,孙杨春的水蛭养殖也很快走上了正轨。
“孙杨春的贷款能够当天申请当天发放,得益于我们提前完成了对5374家农户、5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10家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和信用评级工作,实现了全镇村级信用体系‘全覆盖’。”牌楼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钱阳介绍道。过去,由于金融机构与乡村经营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一直存在不平衡的情况。一方面不少乡村经营主体有好的产业、好的项目,但苦于资金有限,在发展产业时候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政府有好的金融扶持政策,但由于金融机构对经营主体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了解不充分,提供金融服务时顾虑重重。
为此,近年来,我区以党建为引领,多措并举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金融村官”的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以及一村一金融服务点的建设,我区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触角延伸到了生产一线,精准对接农村信贷需求,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组织搭台、银行唱戏、群众受益”的党建引领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截至2024年底,全区累计选派‘金融村官’96名,‘整村授信’已采集农户户数6.02万户,授信金额76.82亿元,实际放贷金额46.89亿元,有效缓解了乡村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方四发表示。此外,“金融村官”下沉基层,金融资源下乡兴业,改善和加强了村级党组织的结构和力量,汇聚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高质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下了“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