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中国(安徽池州)官方网站        
您所在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诚信建设万里行
【诚信建设万里行】护航高质量发展 展现“硬核”担当——青阳县政法机关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信息来源:青阳县政法   |   发布时间: 2025-02-21 10:47

【 字体:

      法治的细节,体现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中;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温度,彰显在各类经营主体的百业烟火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性工程,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长期以来,青阳县政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面、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助力企业稳健前行。

  抓安全 做好企业坚强后盾

  2月6日,记者来到青阳县经济开发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在这里,青阳县公安局经济开发区派出所驻企警务室成为护企安商的坚强后盾。“有了这个减速带,来往车辆的速度慢了下来,我们上下班出行就安全多了。”在园区某电气公司,员工王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公司门前车流量大且车速快,给员工上下班带来较大交通安全隐患。去年,驻企警务室民警帮助他们联系交通部门,在隐患路段增设了减速带,为他们出行系上了“安全带”。

  在园区的另一家外贸企业,曾发生过员工盗窃公司财物的案件。青阳县公安局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涉企案件快侦机制,办案民警连续奋战,不到48小时,就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追回全部被盗财物。

  “公安机关的高效办案,让我们企业深受感动。他们不仅为我们挽回了经济损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青阳良好的营商环境。”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青阳,这样的护企安商故事不胜枚举。近年来,青阳县公安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定期组织警企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防范能力,青阳县公安局还推行“1+X”模式,由辖区派出所牵头,联合园区安委会、县政法单位、县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按执法检查计划定期到企业内部开展安全防范检查,组织县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2024年以来,共开展联合行动4次,检查企业150余家次,整改安全隐患5处。青阳县公安局还积极动员企业党员加入江淮义警队伍,配合夜间“拉车门防盗窃”行动。据统计,2024年共检查车辆3000余次,成功提醒未锁车门车主320余次,园区企业内部安全事故、涉众事件零发生。

  抓审执 刚柔并济护企前行

  如何有效应对企业破产,让有重生潜力的企业“枯木逢春”?青阳县法院积极发挥重整程序的挽救功能,巧用破产重整程序助推企业焕发新生。

  青阳县某实业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工业特种材料的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公司名下实体资产相继被拍卖或折价转让,但公司持有的产品专利仍具有商业价值。2024年初,青阳县法院采取清算式重整模式,通过网络竞价的方式为该企业获取融资支持,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实现社会效益与法律效益的有机统一。

  办好破产案件,用活破产重整制度,是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盘活市场存量资产的重要手段。青阳县法院抽调熟悉执行实施和破产审判业务的法官及司法辅助人员组建执破融合团队,专门从事被执行企业破产原因识别、涉案财产处置、执行转破产案件立案审查及审理,在破产程序中延续利用执行程序中可行数据,对企业资产、债务类型、繁简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实施“繁简分流”“简案快审”机制,有效提升了程序性运转效率。据统计,去年该院共审结破产案件37件,平均办理周期仅为46天,助推18家“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帮助8家企业通过破产和解走出困境,化解债务1.3亿余元,盘活土地156亩,安置职工120名。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践行善意执行理念,既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又尽可能让企业“造血再生”?

  2016年,青阳县法院执行局先后受理了以某环保企业为被执行人的系列执行案件27件,相关案由涵盖工人工资、民间借贷、金融借款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买卖合同、广告合同和追偿权纠纷等,执行总标的额近7000余万元。

  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依法对被执行人名下的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评估拍卖,主动找到被执行人和金融机构,与各方当事人多次沟通,做好思想疏导和法律释明。在优先保障工人债权的前提下,依法进行再次分配,既保障了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又规避了矛盾隐患,实现了多方共赢。

  无独有偶。2024年6月,青阳县法院陵阳法庭调解了一起百万元系列涉企案件。被告系某民宿管理有限公司,是当地的一家旅游企业。该企业自2020年开业以来,因受疫情影响经营不善,拖欠了原告甲百万余元工程款及原告乙、丙、丁等多方货款。在原告方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后,陵阳法庭迅速介入,展开庭前调解。

  在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上,承办法官耐心释法明理,分析利弊,对原告方的诉求提出了合理的调解建议。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告企业承诺以自有资产和运营利润分期偿还债务,既保障了企业的生存空间,又维护了原告方的合理诉求。

  近年来,青阳县法院在执行复杂多变的涉企案件中,始终秉持着人性化执法和共赢理念,不仅注重法律的刚性执行,更强调柔性的司法关怀,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困难,采取灵活多样的执行措施,既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尽可能减少对被执行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有效促进了审判、执行工作与维护营商环境的良性互动。

  抓“内鬼” 保障企业轻装上阵

  帮助企业揪出影响生产经营的“内鬼”,实现企业依法依规“轻装”上阵,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家学法懂法用法,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青阳县检察院主动“问诊”、精准“把脉”,积极做好办案“后半篇”文章,减少涉企犯罪发生,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谢检察院为我们追回了损失,帮助企业能够继续向前发展。这次案件让我们企业深受教训,通过检察院的帮助和指导,我们企业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提升了风险防范能力。”青阳县某石业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2024年8月,青阳县某石业公司发现公司生产物资消耗量明显偏高、影响公司经营,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职工汪某某长期侵占、盗卖公司财物。在移送审查起诉后,汪某某对所犯罪行拒不交代。为此,青阳县检察院对其往来账目梳理,精准锁定并监督公安机关抓获收赃的张某某、董某某二人。通过全面收集审查证据、耐心释法说理,促使三人最终坦白犯罪经过,积极向被害企业退赔全部损失62万元。

  案结事未了。针对汪某某长期侵占盗卖公司财物却未被发现的情形,青阳县检察院通过设立“检小助”联系点,多次与企业负责人、高管座谈交流,全面剖析案发原因,帮助企业查找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制发《风险提示函》,从规范物资领用流程、强化内部监管机制、提升员工法律意识等方面,帮助企业堵漏建制。

  近年来,青阳县政法单位始终践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法律宣传、法治教育等融入每一个涉企纠纷、案件和每一次入企走访调研中。在办理涉企案件时,公检法各部门不仅注重公正司法,还积极向企业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引导企业依法维权。同时,定期组织法律服务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法治体检”活动,通过查阅企业合同、规章制度,与企业负责人、员工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法律需求,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出专业的法治体检报告,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法律建议。此外,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法律知识、典型案例及普法动态,提供线上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方便企业随时随地获取法律帮助。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只有“渐强音”。青阳县政法机关在护航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他们的努力,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更让企业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和温暖。青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卢玉表示,今后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打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加速推进青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