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我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等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加强机制体系建设、加大信用宣传力度、强化信用记录的广泛应用、提升信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长三角区域信用合作、弘扬诚信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至2024年6月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96.15亿元,较年初增长10.31亿元,增幅12.01%;其中免担保信用贷款余额21.19亿元,较年初增长3.57亿元,增幅20.24%,信用贷款占比22.04%,较年初提升1.51个百分点。授信客户数26806户,较年初增长1316户,增幅5.16%;其中免担保信用贷款授信客户数22420户,较年初增长1536户,增幅7.35%,信用贷款户数占比83.64%,较年初提升1.71个百分点。
一、加强机制体系建设,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制定并印发《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整村授信”实施方案》,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总行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各支行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深化“整村授信”工作,真正实现网点下沉、人员下沉和服务下沉的有机结合,第一时间掌握当地城乡居民及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辅导手机银行、金农信e付、金农易贷、信用卡等信用产品普及使用。二是积极对接县委组织部等有关单位,对县域内15个行政村派驻“金融村官”,在村党组织领导下,负责任职村相关金融服务工作,深入宣传党和政府各类惠民政策,充分发挥金融知识宣传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为信用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足不出村的专属一对一金融咨询服务,推动金融创新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二、加大信用宣传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一是结合乡镇支行点多面广的优势,以网点营业大厅为阵地开展经常性宣传活动,通过LED电子显示屏展示活动宣传标语,在宣传栏摆放信用知识宣传材料,组织网点大堂人员主动向客户开展宣传教育,围绕信用基本知识、征信异议处理方式、解读金融征信领域热点问题、诚信教育等方面,帮助客户了解最新征信信息和政策。二是组建金融宣传志愿者团队,利用工作之余深入社区、学校、农村、企业等地开展防范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消费者权益保护、征信金融常识等诚信知识宣教,重点面向老年人、青少年、农村居民等群体普及金融知识,增强公众防范金融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广大农户的信用观念也明显增强。三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广角度地传播诚信文化,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来。截至2024年6月末,累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册页2000余份。
三、强化信用记录的广泛应用,不断拓展客户信用记录的应用范围。一是简化办贷手续,缩短办贷时间,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获得感。对于信用记录较好的客户,可以申请办理纯信用免担保的金农易贷系列产品,额度最高50万元,授信期限最长3年,且在授信期限和额度内随贷随用,通过手机银行自主支付,免除了重复繁琐的借贷手续,更加便捷满足农户急需生产经营资金的需求。二是提供利率优惠政策,通过将信用记录和贷款利率等要素直接挂钩,强化了农户、小微企业经营者对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意识,促进了农村地区诚实守信理念的良性循环。三是规范失信管理,对于已经逾期或形成不良的失信客户,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配合法院开展执行,督促失信人员履行相应法律义务。
四、提升信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长三角区域信用合作。一是大力推进“信易贷”工作,在全行范围内推广运用市信易贷平台,积极动员企业客户入驻信易贷平台,引导经营状况良好、有真实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在平台发布融资需求,并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有效帮助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已在市信易贷平台开通账号17个(总行+16个支行),发布3款信贷产品,受理423家中小微企业的451笔融资申请,累计授信33.85亿元。二是积极探索“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场景应用,有效利用长三角征信链拓宽外部信息调查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和企业提供信息进行交叉印证,有效发挥征信机制作用,切实助力风险防范,截至目前,通过“长三角征信链”平台查询企业征信946次,其中省内企业553次,省外企业39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