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至20日,短短几天时间,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的14票订单出口金额就达95万美元,该公司副总经理石天玉介绍,今年以来,公司累计出口金额已超过450万美元。她说:“复工复产至今,我们就在忙着赶制出口的竹、藤工艺品,工艺竹筷、卫生筷、烧烤签、水果叉、牙签、寿司卷、热狗棒、铁炮串、竹炭、竹纤维等竹制产品。”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造成一定程度冲击,但我市逆势突围,优化服务,多点发力精准帮扶企业,全力做好稳外贸基本盘。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向好并非个例,位处前江工业园区的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有力有序开展,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铜冠有色和科居新材料,1-2月份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675万美元……据市商务局统计,1-2月份,全市累计进出口1.49亿美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6.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三位。
在疫情冲击之下,我市围绕企业复工复产,推出一系列举措,助力外贸稳健发展。市商务局外贸科科长殷燕说:“一方面,我们第一时间对全市187家外贸实绩企业进行了逐一摸排,一一了解他们复工复产需求,引导企业坚定战胜疫情、稳定外贸的预期和信心。另一方面,指导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目前187家外贸实绩企业已全部复产。此外,通过建立完善外贸监测服务机制,加强进出口预测监测,开展境外展会受损、订单受损、农产品出口通关等调查分析,精准帮扶企业。”据了解,1-2月份,全市发生外贸实绩企业12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6家,新增备案企业5家。
疫情期间,外贸企业除了面临复工难、运输难等共性问题外,还面临接单难、履约难、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外部难题。对此,市商务局围绕保订单保市场发力,指导企业排查在手订单,关注履约风险,帮助企业免费出具不可抗力证明,最大限度保有订单。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国外客户的联系沟通,主动增信释疑,确保联系不间断、洽谈不停顿,防止客户资源流失。在市商务局负责人看来,应对疫情冲击,也是商务部门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契机。面对疫情,市商务局及时发布了400个境外知名展会目录,推荐了境外重点展会10余条,对报名并支付展位费因疫情影响不能参展的,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助力“池州制造”放心大胆开拓国际市场。同时,积极指导企业拓展网上贸易,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等新业态发展,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开展跨境业务,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创新国际市场开拓方式,不断扩大跨境电商交易额。“我公司和铜冠有色进口矿,在南京新生圩海关遇到通关难题,得知该消息后,市商务局主动出面协调,多次赴新生圩海关接洽商谈,最终帮助我们圆满解决了通关难题。”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商务部部长陈朝国如是说。
为把疫情对外贸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市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月份启动了加快商务经济和支持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兑现工作,支持企业资金近期将兑现到位。同时,启动了2019年省级外贸政策资金申报兑现工作,提前出台了2020年外贸促进政策,以不同的方式全力加大对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国际产品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境外专利申请、信保投保支持力度。殷燕说:“我市通过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扩大出口信贷投放,提升口岸通关便利,为外贸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目前,全市进出口已出现积极势头。”